導演﹕杜琪峰
編劇﹕游乃海
究竟是杜琪峰有很多話要說﹐還是我有太多投射﹖
【黑社會】說的是政治﹐不是民間社團的政治鬥爭﹐是中國香港間的政治角力。
此片的英文名叫"Election"﹐劇情也以社團要選新領袖開始﹐此社團號稱擁眾幾萬﹐不過有資格投票的只是十數個大佬﹐就像香港有資格投票選特首的只有八百人。即算是這樣的小圈子 Election 卻也一直沒有發生。電影開始時﹐阿樂(任達華)與大D(梁家輝)各自拉票﹐旗鼓相當﹐誰知過不了多久﹐阿公(王天林)就明言要阿樂接掌龍頭棍為最高領導人。於是喧嚷了十多分鐘的拉票選舉活動﹐一下子失去所有效能﹐所謂 election﹐毫無意義。
在社團裏﹐大D能幹﹑鋒芒畢露﹐但胸無城府。在拘留所裏阿公問他是否真的要另起爐灶﹐大D立即扁著嘴﹐像小孩子受了委屈後發脾氣﹐連珠炮發﹐投訴自己待遇不公﹐完全沒察覺自己已被阿公誘導去承認『我要另起爐灶』﹐此話二次出口﹐敲釘轉腳﹐“反對派”之形像遂成﹐因此直到最後大D被阿樂所殺﹐觀眾雖感不安﹐仍覺得理所當然。若阿公與阿樂比喻中國執政者﹐大D比喻香港人﹐杜導安排如此結局﹐是否太過悲觀﹖
與大D的天真及一廂情願相比﹐阿樂的城府可謂深不可測。為了保存仍有利用價值的大D﹐阿樂把對大D不利的前任話事人“吹雞”(董建華﹖)弄死﹐又向大D保證他現有的利益不會受虧損(X年不變)﹐另外還可分享新地盤的利益(CPEA﹐自由行)。阿樂把難馴又要求多多的大D留在身邊﹐除了向外人顯示他有駕馭能力﹐還因為大D能幫助他收伏尖沙嘴(台灣﹖)
假如結局是大D把阿樂砸死﹐我想觀眾一定不能接受﹐因為阿樂確實比大D更適合做領導人﹐杜導的悲觀正在於此﹕適合的人不是選出來的﹐被選出來的(開始時大D的選情確比阿樂看高一線)不適合﹐適合的人上位後會變臉﹐不適合的人不會learn from mistakes﹐死性不改。說來說去﹐沒有合格的領導﹐歸根結底﹐沒有合格的選民。
還有一些細節可堪玩味。大D有一個能幹的妻子但沒有兒子﹐就像香港人的橫向脈絡很有效並且力量很大﹐但是對下一代的培養卻顯然力不從心。反觀阿樂﹐沒有妻子卻有兒子﹐不單有親生兒子﹐更有六個“契仔”﹐而其中Jimmy仔(古天樂)將來很明顯會是另一個阿樂。(阿樂以前也像Jimmy仔般重義輕利﹐片末Jimmy仔的大佬對他的一番肺腑之言﹐說要麼做最高領導﹐要麼立即離場﹐預表了Jimmy仔也將如阿樂﹐放棄重義輕利的信念﹐邁向為成功的政治家。)在中國城市的一孩家庭裏﹐每個孩子都獲得家庭的重點培養﹐這些孩子加起就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其承上接下之力﹐流轉不息。將來屬於誰﹖希望到底在何方﹖杜導似乎已有了答案。
one of the best commentaries i have read regarding this film. the analogy makes a lot of sense...
You tried to be implicit,
but obviously you mean 阿樂 -> 曾蔭權?
尖沙嘴-> 台灣﹖ No!
胡陳兄﹐我的看法是﹐戲內每個單位∕人物處於不同的關係裡時可以有不同的表喻。例如在警方與黑社會的互動裡﹐警方表喻中央政府﹐黑社會就是香港﹐從姜大衛在office中怒沖沖要那幾位黑社會叔父擺平爭端可見。在黑社會叔父與大D的互動中﹐黑社會叔父是中央﹐大D就是香港。在黑社會叔父與阿樂的關係裡﹐則黑社會叔父是小圈子選舉﹐阿樂可以說是曾蔭權。最後在阿樂與大D的利益及利害關係中﹐明顯地﹐阿樂是中國﹐大D是香港。
至於尖沙嘴暗喻台灣﹐那是一個近似“靈感”的想法。中國要替香港一國兩制的example去招安台灣﹐不就像阿樂需大D的幫助拿下尖沙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