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名:充神榜
作者:陳某
最近把手頭上的【火鳳燎原】重看一遍﹐看完後意猶未盡﹐便把陳某的另一套傑作【充神榜】掏出來再看﹐發現其故事基礎與亞視的【我和疆屍有個約會III】驚人地相似﹗
【充神榜】是一個發生在唐朝的科幻故事﹐人物大都是中國神話裏的角色﹐這些人物在一般百姓眼中是仙人﹐原來他們是擁有高科技的另類人﹐例如哪吒腳下的風火輪﹐其實是他的族人的飛行器。陳某把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顛覆一番﹐如齊天大聖是“齊天”家的一員﹐名叫“大聖”﹐他有父有母﹐母親跟人家跑了﹐還留下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就是“哪吒”﹗把我們認識那個瀟灑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變成一個滿心苦澀抑鬱的傢伙﹐不過他那反叛搗蛋的惡霸性格倒跟【西遊記】還是一個模樣。
究竟【充神榜】如何與【我和疆屍有個約會III】驚人相似﹖讓我把【充神榜】第五集裏一段類似“緣起”的敘述節錄下來﹐括號裏是【我和疆屍有個約會III】的元素﹐以作比較﹕
我的血帶有毒性﹐族眾需要吸取鮮血以保性命…(疆屍 - 即盤古族人)
祖先製造了一種食物﹐一種很聰明﹐能自我抵抗惡劣環境﹐繁殖力強的生物﹐稱之為『人』﹐(女媧是盤古族人﹐她製造人類)
但是祖先明暸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有限期﹐所以在『人』出現的十二梵月後﹐我們將經歷另一次食物危機﹐不過那時候﹐我們早已重生了…(人類每若干年就被毀滅一次﹐是為一劫)
人不知我們的存在﹐此種低等動物﹐當然不配﹐除了死亡的一刻…(不少pseudo盤古族人如完顏不破﹑人王等活在人類中間﹐不過人類不知道)
經歷了很久﹐我們的樣子竟和『人』變得越來越似。有些族眾甚至選擇和他們接觸﹐融入這種低下文化﹐戒除吸血﹐稱為『桃都人』。(況天佑與復生便戒了吸生人血)
『人』的戰爭﹐成了各大族長的棋子﹐千百年來﹐對於『人』的殺戮遊戲﹐成為我們唯一的娛樂…(人王與聖母的廝殺﹑盤古族人與命運的鬥爭)
三千年前﹐有一族長得到祖先遺物『盤古石』﹐石內記載十二梵月『盤古回歸』之秘…享受永生之樂。(盤古石﹐盤古回歸 - 這些名詞都在【我和疆屍有個約會】裏出現﹗)
盤古回歸﹐必先毀天滅地﹐但『桃都人』為救人﹐發動突襲﹐於二十年前奪去盤古石﹐令回歸方法失傳。(“毀天滅地”是況天佑﹑馬小玲等人要對抗的結局)
到底是【充神榜】抄襲【疆屍】還是【疆屍】抄襲【充神榜】﹖【充神榜】乃陳某1999-2000年的作品﹐【疆屍】第一輯也是99年的作品﹐不過那時還未有那麼多“背景故事”﹐要到了第三輯﹑則2004年﹑故事才全備﹐因此我認為﹐是陳某 inspire 了陳十三(【我和疆屍有個約會】的監製)。唔﹐兩人都姓陳…會不會…
【充神榜】是很有創意的作品﹐可惜只畫了五集﹐便因陳某另一個更具野心的創作項目 - 【火鳳燎原】已“燃燒”得如火如荼而“被迫”無了期停止。
期待著【充神榜】的延續…
驚蟄已過﹐仲春三月﹐該賞甚麼花﹖
櫻花大概是首選﹐不過我住的地方找不到香雪似海的櫻花﹐從家門走出來不到廿分鐘﹐倒有遍野如氈的小黃花。
星期天的下午﹐腦子塞滿明天上班的煩惱事﹐於是抓起相機﹐走到田野﹐心情豁然開朗。借蘇軾語﹕惟田間之野花﹐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吾與子共享之。
中國於公元前後至十五世紀一直在政治﹑農業﹑生產﹑軍事﹑航海﹑醫藥﹑文字等技術領域遠遠領先其他區域﹐為何十五世紀以後不但不能維持優勢﹐更落後於人﹖這個老掉牙的題目已經被人研究過無數﹐我也無意就一般人同意的結論再說上一句﹐不過最近看 "Guns, Germs, and Steel" 的最後一章時﹐作者提出了一個看法﹐倒是我一直未聽過的(恕我孤陋寡聞)﹐他的觀點十分簡單﹐乍看卻有點道理﹐因此拿來分享一下。
作者以鄭和七下西洋做引子﹐當時明朝的艦隊擁有百多條400尺長的大船﹐海員28000人﹐浩浩蕩蕩地駛過印度洋﹐直達東非﹐其組織之成熟﹑航海技術之先進﹐就算是一世紀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船隊也望塵莫及。可惜的是﹐當時朝廷政治鬥爭劇烈﹐支持航海技術的太監黨敗陣﹐於是朝廷一聲令下﹐全國所有與航海工業有關的機構口岸廠房立即關閉。國家一心扼殺這方便的發展﹐命令頒下來﹐各地方官員不敢不遵﹐就算有個別有心維持航業的人﹐也不可能得到地方支持﹐於是工人技術無從轉移﹐久而久之﹐技術便完全消失。能使一個技術群體消失得這麼快﹐只有大一統政府的一紙封書能做到。
與之相反﹐歐洲從來沒有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於是“膽粗粗”的哥倫布在被意大利﹑法國﹑葡萄牙拒絕後﹐仍能找到贊助他海上西行冒險計劃的人 - 西班牙。他率領著三艘危危乎的小船﹐得到莫大成效﹐歐洲沿海五國看見﹐無不爭相仿傚﹐一時間歐洲航海工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其他技術發明﹐莫不如是。歐洲在過去五個世紀在技術及制度方面發展得這麼快﹐不一定因為歐洲人比中國人更具創意或冒險精神﹐其實很多發明在歐洲萌芽時都曾被政權禁壓﹐不過歐洲政權多﹐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歐洲因不統一的原故而產生的發展空間及競爭環境﹐卻不是中國一紙令下就可全國封禁的統一氛圍之下可以得到的。
中國在公元前二世紀就達到文字及政權統一﹐使得各樣制度(如政治﹑行政﹑教育﹑考試)﹑水利工程﹑技術(農業﹑畜牧﹑鑄鐵等)得以長足發展﹑交流及廣泛應用﹐以至千多年間領先世界。不過也因為文字及政權統一﹐行政系統效率高﹐她要打壓一些甚麼時﹐也就十分方便及有效。
作者這個“前進也統一﹑落後也統一”論雖然說得粗疏﹐卻是在把落後責任一股腦兒推在儒家文化身上以外另闢蹊徑﹐也許能幫助我們思考中國當前的問題呢﹗
導演﹕杜琪峰
編劇﹕游乃海
究竟是杜琪峰有很多話要說﹐還是我有太多投射﹖
【黑社會】說的是政治﹐不是民間社團的政治鬥爭﹐是中國香港間的政治角力。
此片的英文名叫"Election"﹐劇情也以社團要選新領袖開始﹐此社團號稱擁眾幾萬﹐不過有資格投票的只是十數個大佬﹐就像香港有資格投票選特首的只有八百人。即算是這樣的小圈子 Election 卻也一直沒有發生。電影開始時﹐阿樂(任達華)與大D(梁家輝)各自拉票﹐旗鼓相當﹐誰知過不了多久﹐阿公(王天林)就明言要阿樂接掌龍頭棍為最高領導人。於是喧嚷了十多分鐘的拉票選舉活動﹐一下子失去所有效能﹐所謂 election﹐毫無意義。
在社團裏﹐大D能幹﹑鋒芒畢露﹐但胸無城府。在拘留所裏阿公問他是否真的要另起爐灶﹐大D立即扁著嘴﹐像小孩子受了委屈後發脾氣﹐連珠炮發﹐投訴自己待遇不公﹐完全沒察覺自己已被阿公誘導去承認『我要另起爐灶』﹐此話二次出口﹐敲釘轉腳﹐“反對派”之形像遂成﹐因此直到最後大D被阿樂所殺﹐觀眾雖感不安﹐仍覺得理所當然。若阿公與阿樂比喻中國執政者﹐大D比喻香港人﹐杜導安排如此結局﹐是否太過悲觀﹖
與大D的天真及一廂情願相比﹐阿樂的城府可謂深不可測。為了保存仍有利用價值的大D﹐阿樂把對大D不利的前任話事人“吹雞”(董建華﹖)弄死﹐又向大D保證他現有的利益不會受虧損(X年不變)﹐另外還可分享新地盤的利益(CPEA﹐自由行)。阿樂把難馴又要求多多的大D留在身邊﹐除了向外人顯示他有駕馭能力﹐還因為大D能幫助他收伏尖沙嘴(台灣﹖)
假如結局是大D把阿樂砸死﹐我想觀眾一定不能接受﹐因為阿樂確實比大D更適合做領導人﹐杜導的悲觀正在於此﹕適合的人不是選出來的﹐被選出來的(開始時大D的選情確比阿樂看高一線)不適合﹐適合的人上位後會變臉﹐不適合的人不會learn from mistakes﹐死性不改。說來說去﹐沒有合格的領導﹐歸根結底﹐沒有合格的選民。
還有一些細節可堪玩味。大D有一個能幹的妻子但沒有兒子﹐就像香港人的橫向脈絡很有效並且力量很大﹐但是對下一代的培養卻顯然力不從心。反觀阿樂﹐沒有妻子卻有兒子﹐不單有親生兒子﹐更有六個“契仔”﹐而其中Jimmy仔(古天樂)將來很明顯會是另一個阿樂。(阿樂以前也像Jimmy仔般重義輕利﹐片末Jimmy仔的大佬對他的一番肺腑之言﹐說要麼做最高領導﹐要麼立即離場﹐預表了Jimmy仔也將如阿樂﹐放棄重義輕利的信念﹐邁向為成功的政治家。)在中國城市的一孩家庭裏﹐每個孩子都獲得家庭的重點培養﹐這些孩子加起就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其承上接下之力﹐流轉不息。將來屬於誰﹖希望到底在何方﹖杜導似乎已有了答案。
(...接上文)
王小波(中國作家 1952-1997)寫過一個中篇小說叫【尋找無雙】﹐給我極大震撼﹐以至當我讀到【百年孤寂】裏的大屠殺情節時﹐雖然距離看【尋找無雙】已兩年﹐還是立刻想起來。【尋找無雙】故事原形為唐人小說裡的【無雙傳】﹐王仙客為找表妹無雙來到長安﹐來到小時候耽過不少日子表妹的家時發現面目全非﹐城內竟無人識得他表妹一家﹐但王仙客明明記得舅舅是城裏做大官的啊﹗他慢慢尋索﹐把所有蛛絲馬跡湊拼起來﹐同時間那些街坊鄰里也漸回復記憶﹐原來長安城曾被叛逆入侵﹐皇帝倉惶離城﹐不久平定叛逆﹐皇帝自覺大失面子﹐強說沒跟他離城的官民(其實是皇帝逃得太快來不及跟上)是同儻﹐於是閉門屠城(又是大屠殺﹗)王仙客的舅父沒來得及跟皇帝出走﹐被凌遲處死﹐表妹沒入掖庭﹐舅父的鄰居全都有親人死在屠城中。王仙客初回長安﹐向這些鄰居查詢舅父表妹下落時﹐他們只是顯得有點迷惘而已﹐沒有甚麼激動反應﹐誰知他們都有這麼可怕的經歷﹐自己選擇忘記﹐不單忘記屠城事件﹐連自己有這麼一個被屠殺的親人也忘記,人人如是!不過十幾年﹐這件慘絕人寰的大事竟在沒有官方操控論述的情況下自己湮滅﹗
這就是集體失憶的第二個病因。第一個病因是風邪外侵﹐有藥可治﹐藥引是論述權﹔只要掌握論述﹐重新闡述事件﹐久而久之就可替代原來的說法﹐成為新的集體記憶。第二個病因卻無可救藥﹐因為是自己選擇失憶。所謂歷史﹐不一定由操縱話語權的人書寫﹐群眾的記憶才是歷史的最後定稿﹐無論是誰握著寫歷史的筆﹐真相都不要緊﹐因為記憶比真相更真實。至於那些亟亟於尋找真相的人﹑如【百年孤寂】裏的 Jose Arcadio Segundo 或【尋找無雙】裏的王仙客﹐都是難容於世的瘋子﹐假如記憶比真相更有意義﹐那麼﹐他們就真的是在做無聊的事了。於是﹐他們只好選擇孤寂為他們的歸宿。
書名: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百年孤寂)
作者: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加西亞 . 馬奎斯)
【百年孤寂】述說一個家庭一百年間的故事﹐其間沒有甚麼高潮或特別戲劇性的場面﹐反有點像【紅樓夢】﹐細細碎碎地說了好多個人小故事或小場面﹐沿著時間順序推展﹐到了第一百年﹐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連帶經由這個家庭開墾的小鎮Macondo同時於狂風中歸於無有。整個故事從零到零﹐中間的一百年則如作者在結語所說﹕『都被風捲走﹐被驅逐於人類的記憶之外』﹐看完後第一個反應是白花了時間﹐結局連帶過程竟然只是個零﹐實在荒謬﹗待氣平後﹐這句"the city of mirrors (or mirages) would be wiped out by the wind and exiled from the memory of men..."竟一直盤踞心頭不散﹐細想起來﹐原來『集體失憶』是作者要闡述的其中一個主題。
Jose Arcadio Segundo 是家族的第四代﹐一生平平無奇﹐中年時領導一群被剝削的香蕉莊園勞工罷工﹐他們在火車站前聚集了三千多人示威﹐警方開槍鎮壓﹐片刻間便變成屠殺。Jose Arcadio Segundo 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屍體堆中﹐而屍體則堆在火車廂裏﹐他掙扎滾下火車﹐目送二百多個滿載屍體的車廂向海邊奔去﹐他跌跌碰碰地返回小鎮﹐拉住途中每個遇見的人說﹕“他們殺了三千多人﹐把屍體都拉到海邊丟掉﹗”就在大屠殺發生的同一個晚上﹐每一個他遇到的人竟都這樣回答他﹕“沒有的﹐沒有甚麼屠殺﹐沒有人死。”Jose Arcadio Segundo返回火車站﹐竟找不到一絲屠殺痕跡。
看完這段事故﹐我的手禁不住微微發抖﹐作者真是個先知﹐他怎知道20年後(此書寫於1969)在中國的北京會發生如此相似的事件﹖
此事以後﹐只有一個家族裏被禁錮的私生子Aureliano相信Jose Arcadio Segundo 所說關於大屠殺的故事﹐後來Aureliano 跟鎮裏的人討論關於當年大屠殺的事﹐那些人都奇道﹕『教科書裏都已經有定案了﹐當年是一宗和平示威﹐遊行了不久大家便解散﹐那有甚麼大屠殺﹖』“教科書”﹑“大屠殺”﹐你聯想到甚麼﹖
原來人是會患上集體失憶的病﹐病因有二﹐其中之一就是【百年孤寂】作者所述的﹐官方∕媒體怎樣說﹐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大眾的共同記憶﹐就算是親歷者也不見得能掌握事情的全部﹐譬如書中另有一小孩於屠殺中存活下來﹐長大後他憶述事件﹐說看到軍警開槍﹐很多人倒下時﹐他被人嘲笑一番後﹐有人好心告訴他根本沒有人死去。書中沒說那小孩信是不信﹐但他到底不像Jose Arcadio Segundo 看到滿載屍體的火車﹐說不定很多年後﹐他也慢慢地相信根本沒有大屠殺。
但三千多人失蹤了﹐他們的家人不懷疑麼﹖書中沒有詳究家人的反應﹐只是模糊帶過﹐我倒有個想法﹐太痛苦的事﹐誰願意銘記於心﹖
(待續…)